大田修缮文物,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!

2021-06-16
来源:

大田县建设镇建民村保留有不少古厝和古建筑遗迹,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这些古厝曾驻扎过中国工农红军。随着岁月的打磨,这些古厝和古建筑遗迹虽然斑驳或逐步消逝,但却让人记忆犹新。今年,随着党史教育走深、走实,村里不少老党员自发组织村民对这些革命文物进行保护。

建民村的“长发堂”,俗称“三堂厝”,又名“长发坊”,建筑有“三堂”“五栋”大小房间50多间,做工精雕细琢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。1989年,大田县文化部门对它作了文物普查登记。

据介绍,1934年8月,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九军团先头部队来到时称“三民乡”的建设镇,在建民、建设等村驻扎。81岁的老党员郑宗造说,三堂厝原来住着十几户郑氏族人,小时候听父亲说过,红军纪律严明、秋毫无犯,不白拿老百姓的东西,他们记下账单、留下钱,还给菜地松土和施肥。


郑宗造:建设镇建民村村民

我听我父亲说,红军来了,在我们这过夜,住了好几个晚上。红军要走时,父亲帮他们拿东西,挑行李,送到下一站,他们还送了父亲两个大洋。

红军到来,谱写了一段段军爱民、民拥军的佳话。红军向老百姓讲解党的政策、纪律,受到了百姓的尊敬与爱戴。他们在风云堡、长发堂,留下不少红军标语和漫画。

“以前红军来到我们这,客厅等墙壁上全都是标语。”老党员郑同心指着墙壁激动地说到,现在这些标语都损坏了,太可惜了!他听父亲说,他的父亲曾经也帮红军挑过行李,这些军人都很和蔼,还给了他父亲两块大洋作为挑担的工钱。如今,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对革命文物进行保护,希望让红色血脉永久赓续、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


郑宗分:建设镇建民村党支部书记

村民自发组织人员,主动捐款,筹集了40几万元,全部用来修缮这座祖房,希望经过此次修缮,能把红色文化传承给子孙后代。

革命文物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闪亮的“坐标”,也是最深沉、最重要的“记忆”。保护好利用好革命文物,就是要以历史文物为“镜”,以传统文化为“根”,鼓起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,点亮我们心中那份赤诚而清澈的爱国主义情怀。


林生钟:党史研究爱好者

近期通过电视等宣传媒体的宣传,村民们自发行动起来对这个老房子进行修缮,这对今后保留红色遗址,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有着重要意义,也能让后人们不忘初心,记住这段历史,永远跟着党走。
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